其他

从国家第8个城市群出炉 看西安未来发展

2018-02-08 文琳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式加入这一行列。同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

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

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

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

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产生: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


2)2016年至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在相关区域规划中把成都、武汉和郑州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序列。


3)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除关中五市外,山西、甘肃两省多个地市都已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被定位为国家级城市群的同时,西安也已正式被列为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



2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表示,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且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西北地区发展的引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颇为引人关注。

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情况:


首都北京GDP28000亿元,全国的政治中心

直辖市上海GDP30133亿元,全国的经济中心

广州GDP21500亿元,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直辖市天津GDP18595亿元,国际航运港口城市

直辖市重庆GDP19500亿元,长江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武汉GDO13410亿元,国家中部地区最大都市

成都GDP13890亿元西南地区重要金融中心城市

郑州GDP9103亿元中原地区核心城市,交通枢纽

西安GDP7470亿元西北地区的中心与龙头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指标排名情况:

根据国家中心城市的一级指标,即综合实力、中心作用与战略影响,得出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评估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郑州、西安。


一级指数“综合实力”排名依次为: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天津、重庆、成都、郑州、西安。


一级指数“中心作用”排名依次为:北京、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天津、成都、郑州和西安。


一级指数“战略影响”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此次获批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显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 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下辖1区3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下辖1区1市6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下辖1区4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在这种“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下,西安作为核心城市跨入9大中心城市,其将获得的红利不言而喻。城市的发展潜力、发展优势和前景,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

西安将在国家一些大的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方面,在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意义的先行先试部署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可能会得到优先的考虑。此外,国家一些重大的功能性项目在配置时,比如空港经济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国家中心城市也可能会取得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同时,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城市的品牌来说,也无疑是一次“加冕”。

2016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2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指出,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以开发轴带和开发集聚区为依托,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未来关中平原在城市群范围内,将原来独立的城市和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关系,西安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断升级,同时给周边城市和城镇带来了机遇。整个城市群“组团发展”,成为理想状态。

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

关中平原区域优势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陕西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级城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

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该区域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产业结构正在迈向中高端。西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中平原的科教资源、军工科技等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拥有普通高校9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两院院士64人,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4家,承担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改革创新任务。

就目前来看,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宝鸡、临汾、天水等市的城区常住人口接近百万。2016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5.06%。

不过,关中平原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例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数量总体不足。西安与东部特大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发展相对偏弱,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72 个,分布较为稀疏,分工协作不够紧密。

同时,区域内创新潜力有待深入发挥,成果就地转化水平不高;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也比较明显。

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

引领大西北发展

为此,《规划》提出,关中平原城市群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

关中平原城市群定位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这凸显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性。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不论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中,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从区域布局上来说,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与成渝城市群并列的国家级城市群,其重大意义在于让西北和西南齐头并进,把整个西部发展起来。成渝城市群要带动整个大西南的发展,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是要带动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根据《规划》,未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在五大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即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在空间布局上,关中平原城市群未来将强化西安的服务辐射功能,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提高空间发展凝聚力。

“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加快功能布局优化与疏解,增强主城区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轴”即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通过强化西安的综合枢纽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宝鸡、渭南、杨凌、天水等重要节点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城市分工协作,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城镇集聚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向西连接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向东加强与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联系,进一步提升陆海双向开放水平,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带”即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包茂发展带依托包茂高速、包海高铁等通道,促进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带动延安、榆林、汉中、安康等地发展,形成连通西南西北的城镇发展带。京昆发展带依托京昆高速、大西—西成高铁等通道,推动韩城—河津一体化发展,强化运城、临汾、侯马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形成对接京津冀地区的新发展带。福银发展带依托福银高速、银西—西武高铁等通道,推动平凉—庆阳、彬县—长武—旬邑一体化发展,引导商洛等节点城市绿色发展,形成对接长江经济带、连接辐射宁夏的新发展带。

在产业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发挥科教人才、国防军工和特色产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关中平原城市群追赶超越夯实产业基础。

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也正是西安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要重点着力的方向。西安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军工企业,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制造业。未来,西安能否针对高端新兴产业这方面做些布局将会显得十分重要,目前西安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业方面的优势明显。

西安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西安是整个西北大区的中心和龙头。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继续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西安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托管。

《规划》也表示,要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西安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由此,西安正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也成为了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

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城市,是西北大区的中心,它进入到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对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带动整个大西部的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中,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加快人口、经济要素向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的集聚。根据《规划》,未来关中平原将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推进银川—西安、西安—十堰、西安—重庆等高速铁路的建设。

“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加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使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向西安集聚。西安拥有不少高校和人才,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服务,充分发挥高教优势,西安的发展潜力很大。

在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关中平原还将做强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提升宝鸡、铜川、渭南、杨凌、 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重要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

资料来源:网络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201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

  2. 2017年度中国珠宝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3. 安永:2017全球奢侈品行业报告

  4. 洞察300+品牌,奉上2017年度美妆行业终极盘点报告

  5. 2018年华东地区80后90后消费者网购年货调研报告

  6. 中美两国 “新精英阶层” 的差距在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